
作者:程永民23、太阳病,得之八九日,如疟状,发热恶寒,热多寒少,其人不呕,清便欲自可,一日二三度发,脉微缓者,为欲愈也。脉微而恶寒者,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下、更吐也。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7)桂枝麻黄各半汤方:桂枝 一两十六铢(去皮),芍药、生姜(切)、甘草(炙)、麻黄(去节)各一两,大枣
四枚(擘),杏仁 二十四枚(汤浸、去皮尖及两仁者。)太阳病得了八九天,像疟疾一样,这个人发烧怕冷,但是热比较多一些,冷少一点,这个人也不恶心。不恶心,就是没有半表半里证,没有柴胡证。清便欲自可,大便也很顺畅。这个清是个动词,没有阳明病。一天发热两三次,发热和怕冷是同时的。你要一会冷,一会热,就变成往来寒热,是半表半里证了。这里是发热和怕冷,是同时,一天两三次。脉摸着柔和了,不是那么浮紧,这是病要好了。病快要好了,身体就不用兴奋起来和病邪抗争,所以脉变得柔和了。所以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变好,你摸他的脉,如果脉变得很柔和、很从容,就是病快要好了。第二十三条(续):脉微而恶寒者。此阴阳俱虚,不可更发汗、更下、更吐也。脉微而恶寒者,如果脉弱细无力,怕冷,此阴阳俱虚,就是人已经进入到阴证了,能量已经不足了。这个手机的电只有百分之二三十了,你就别看视频了,别打游戏了,打一会儿就快关机了。此阴阳俱虚,阴指人体津液,有形可见的,称为阴。阳是人体机能,人体这个阳气。津液不足了,这个时候不可以发汗,也不要吃拉肚子的药,也不要吃催吐的药,就是能量第一,一定要认识到能量第一。“健脾胃,存津液”是伤寒论的基础法则,在任何时候都要照顾人的胃气。人的肠胃好,能吃得下饭,吃了以后消化非常好,就像手机充电器,是快充的,很容易充进电,手机才能用。人的肠胃好了,能够消化、运化食物,才能产生津液,供人体使用。人体到了阴证,能量不足,就不能发汗,不能拉肚子,不能催吐了。前几天有一个病人来看病,月经量比较少。她说在减肥,每周运动量比较大,吃的又没有那么多,所以身体津液不足,月经量就比较少。我的爱人,她有一次和同事去练瑜伽,同事身体很好,我爱人身体比较弱,她练瑜伽出了很多汗,回家以后摸脉,就是脉结代,以后每一次在例假期间,都会脉结代,现在还没有彻底恢复。炙甘草汤也吃了不少,津液也补了,但是她工作消耗比较多。所以我在中医公开课群里面说,阴脉的人,脉弱细无力的,这个时候不能献血,体检也不能抽很多管的血,运动的时候,也不能剧烈运动出很多汗,衣服都湿了,这会伤害自己的身体,运动要看自己的身体情况。如果是阳脉,像李逵似的,那你就可以多运动。如果是林黛玉弱不禁风,面色发白,没有什么血色,你平时稍微运动一下,额头鼻子微微发汗就停止。坚持一两个月,身体免疫力慢慢就恢复起来了。真正津液虚的人,贫血的人能量不够了,身体没什么淤堵,可以喝大枣水,10-12个大枣,掰成三四瓣,煮一个小时(胃口不好的可以加几片姜在里面,就是姜枣茶),剩余50-100毫升,坚持一段时间,有助于身体气血补充。(续):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面色反有热色者,未欲解也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,宜桂枝麻黄各半汤。脸上有点发红,病还没有好,身体还在调能量到体表,但是人又没有出汗,身上痒。毛孔还是关闭的,汗到了皮肤下面出不来,人体就会痒,体表痒有的情况是表不解。病了好多天,身体津液又不足了,体表津液虚,太阳中风,桂枝汤证。但是毛孔又关闭了,又有一点太阳伤寒,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合病,人津液虚,毛孔又打不开,身上痒,脸色发红。能量:虽然津液不足,还是阳脉,还是阳。病位:是表。虚实:虚实夹杂,津液虚和表实。寒热:有一点怕冷,这个还是寒。那我们怎么用药?桂枝汤和麻黄汤各一半,拼起来,桂枝麻黄各半汤。其实我们在用药时候,桂枝汤的剂量小一点,加一点麻黄、杏仁,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。所以我们在学中医,刚开始要学会方证,后面只要懂了内涵,就不用死记方子。比方说这个人津液虚又有表实,津液虚用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,表实用麻黄桂枝6-10克,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,生姜20-30克,大枣12枚,炙甘草10-20克,杏仁10克。这样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。刚开始我们要懂这个条文,等你都懂了,理解以后,就不用死记条文了。你开始练武术,要有套路,等功夫练好了,上了擂台比武,你就不能按套路来了,按套路的话,只是会挨打,应该活学活用。但是你学的时候,必须按套路练,一招一式。你知道这个套路是怎样练习的,你才能把功夫练出来。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,临证的时候,有的人长疹子,不怎么出汗,身体痒,又是阳脉,津液虚,不容易出汗,或者局部出汗,其他的身体部分没有汗。如果是怕冷,有点怕风,还不容易出汗,身上长疹子,有的时候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。有一次我们诊所的医生身上痒,我就给他开了这个方子,还有些阴虚阳亢,加了点滋阴药,吃了一剂以后,身上就不痒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